惠州零售商业行业协会会长、港惠购物中心总经理秘海英。

惠州零售商业行业协会会长、港惠购物中心总经理秘海英。

 2018跨年倒数活动。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采集

 2018跨年倒数活动。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采集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来说,十年都是一个值得铭记与回顾的里程碑,也足以让任何一个行业和个体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时间回溯至2008年,那一年,惠州的零售业发展还处于粗放式的阶段,百货、小超市主导市场风向;那一年,一个名为“港惠新天地”的商业综合体进驻惠州,这是惠州的首个商业综合体项目,“港惠购物中心”也成为惠州的首个购物中心;也是那一年,惠州改变了百货、超市、临街店铺的“老三样”商业模式,正式进入商业综合体时代。

十年之后,完成了从传统集市、步行街、专卖店、超市、百货向购物中心转变的惠州零售行业,无论是商业格局,还是商业模式,均已发生了巨大改变。而作为推动行业变革的“先驱者”,港惠购物中心也在10年砥砺深耕的道路中,不断实现品牌升级,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惊艳时光的华丽作品。

过去十年,港惠购物中心究竟给惠州这座城带来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如今,踏着新零售创新升级的历史节拍,这样一座城,这样一个购物中心,还将在精心筹谋中迎来哪些改变?惠州零售商业行业协会会长、港惠购物中心总经理秘海英,结合她在惠州生活了十年的经历,以及操盘运作港惠购物中心的真实体会,一一为大家揭晓答案。


商业之上 城市力量


从以超市、百货为主,步行街、数码街为辅的散装分布,到形成以大型综合体为中心的江北商圈、东平商圈、花边岭商圈,以及以港惠为中心的演达商圈等集群布局,惠州商业格局在最近十年里的变化轨迹,成为惠州城市变迁最鲜明的缩影,见证了这座城“南进北拓、东西延伸”的扩容提质之变。

今年正好来到惠州十年的秘海英,因为身在零售商业行业,对这场巨变格外有感触。“这些商业圈的形成,不仅看得出市民消费习惯的改变,更能看到城市人群居住空间的转移。”秘海英回忆,2008年之前,人们购物消费基本上在老城区内完成;2008年之后,过江消费已成为习惯,“2008年之前,城市人群大都聚集在麦地、河南岸、上排等成熟片区,而在2008年之后,随着各个商圈的日渐形成,江北、东平、演达等片区,成为市民置业安家的热选。”

基于城市巨变的探究,秘海英在分析商业与城市之间关系时认为,商业是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社会凝聚力、公众群体素养、以及文化艺术普及程度等多方面的集中体现,是一座城市力量的根基,是一座城市的“生机地标”,也是外界认识城市的窗口。

“以前的惠州,商业发展还停留在粗放式阶段,购物体验感和商品的品牌力都达不到消费力的需求,导致很多中高端消费力流失到广、深、香港等地,那时人们对惠州的综合评价肯定是不高的。”秘海英坦言,当惠州商业发展在短短十年内崛起,2017年惠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更是夺得了广东省第一,人们再看惠州这座城市的发展潜力时,充满了信心与认可,“这一点,从国内知名品牌争相进驻惠州市场就能看出来。”


一份坚守 开启新局


将十年作为惠州商业发展史的“分水岭”,不仅源于秘海英本人的经历,更因为十年,对惠州商业格局的变化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

2008年,以河南岸邮电局为界的“城乡结合部”,仍被一片低矮建筑环绕。这一年,带着世俗的不解和质疑,第一家购物中心——— “港惠购物中心”

正式进驻该片区。

故事的发展,似乎没有让质疑的人们意外。2010年,港惠购物中心开业一年后,遭遇负一层返租事件,境况进退两难。

遥想当年,秘海英没有丝毫的回避,而是坦诚地说,在与业主深入沟通后,基于合规合法的考虑,最终做出了“统一返租、统一运营”的决定。

秘海英说,这个决定,看似打乱了原本的节奏,却为后期的发展筑牢了根基。“利用清场返租整顿期,我们根据商场客层的需求,对品牌进行新的布局调整。”秘海英说,“‘返租事件’圆满解决的时候,我们的运营也步入了正轨。”

记者采访中发现,无论谈到刚入惠州时的“差一点折戟”,还是说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每一次压力,秘海英对惠州市场,始终没有丝毫的质疑与“嫌弃”。

“‘返租事件’给了我们很大的警醒,但不影响我们对惠州市场具有巨大潜力的判断。”秘海英称,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地理优势的城市,一座有着稳健经济基础和包容并济人文格局的城市,却没有一家现代化的、体验式的购物中心,这是一种缺憾,“我们购物中心的进驻,可以说弥补了这一缺憾。”

从来英雄多共识。秘海英的这个观点,得到了行业有识之士的认同。就在港惠购物中心步入正轨后不久,华贸天地、永旺、佳兆业广场等一大批商业综合体先后进驻惠州。惠州商业自此告别了百货、超市为主的日子,正式进入购物中心时代。


十年领航 匠心前行


十年论起来很长,长得能够谱写行业一个时代的篇章;十年说起来也很短,短得只够诉说港惠这一个故事。

十年时间,由当初为引流而发愁,到如今单日最高客流超20万人次,全年销售额超15亿元;由当初的质疑声声,到如今将“惠州人气最旺的购物中心”“最受惠州市民喜爱的购物中心”“惠州最具创意购物中心”等荣誉悉数收入囊中,质疑的人们也已成为港惠购物中心的“铁杆粉丝”。这些转变,不仅印证了港惠购物中心最初选择惠州的正确性,更折射出港惠购物中心十年砥砺耕耘的艰辛与不易。

“打造赋能型综合服务平台”,是港惠购物中心的品牌定位。围绕这一清晰定位,港惠购物中心自2010年后,在进一步夯实了营运和管理基础,并培养专业运营团队的同时,用创新经营,实现了跨越蝶变,不仅在体验式商业综合体的打造上取得成功经验,更是在惠州日益激烈的商业版图搏杀中走出了一条令业内敬畏的差异化道路:

在品牌引领方面,每年春秋两季的品牌调整,港惠购物中心高度重视品牌的品质感和新鲜度,力求时变时新,以满足惠州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随着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如悦诗风吟、周生生、Koradior等的进驻,港惠购物中心的品牌定位逐步实现了从中端为主,高端为辅,到中端为辅,高端为主的层次拉升。

在运营模式上,港惠购物中心创新采用 “购物中心业态+联营模式+百货精细化管理”的模式,打破购物中心与品牌商户的单纯租赁关系,充分调动商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资源最大化、效益最大化,为销售业绩连年攀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营销方面,港惠购物中心不断打破传统零售业禁锢,摆脱简单的消费模式,打造体验式、沉浸式创意主题活动,并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延伸消费体验半径,构建了一种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商业逻辑,并将这种逻辑融入到购物中心的营销和运营中。

近年来,港惠购物中心策划了各种特色的推广活动,例如CFA国际名猫展、嘻哈潮流文化祭、狂欢泡泡跑、冰河大冒险冰雕展、遇见芬兰圣诞老人村、樱花小镇甜蜜盛典、全球至IN网红墙空降港惠等,均取得了极好的反响,成为业内教科书般的案例。

如今,在港惠购物中心的引领下,强调购物体验感、注重大数据库的建设、开拓渠道和资源整合……业已成为各大购物中心的规定动作。而惠州的商业,也因为这种改变,更具文化与时尚内涵。


对话

粤港澳大湾区下的商业机遇


消费升级时代,购物中心正在成为都市人的生活中心、休闲中心、娱乐中心、公共文化艺术中心、社交中心等多重功能空间。而在秘海英看来,购物中心之于一座城市,更有“名片”和“窗口”的重要作用。

采访时,正值港惠购物中心筹备十周年庆之时。回眸企业过往成绩的同时,自然离不开对未来的筹谋布局。而说未来,深刻影响着惠州这座城市命运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背景,是个不得不提的话题。由此,从企业说起,延伸行业,再到城市,一个以“粤港澳大湾区下的商业机遇”为核心的对话,缓缓展开。


城市商业能级带动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


记者:您如何看待商业对城市的影响?

秘海英:一座城市的商业能级,也是这座城市综合实力的缩影,是外界了解这座城市经济、文化、人文和民俗的窗口。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到陌生城市会通过逛商场、看品牌去了解这座城市的消费能力。也正因此,品牌在选择进驻一座城市时会首先考察这座城市的人均收入情况和GDP增长速度。

而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城市商业能级的提升,也会带动这座城市综合力的提升。以惠州为例,众多商业综合体的进驻,促进了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善,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居民的居住质量,而以商业综合体为中心的商圈的形成,也直接刺激了消费的发展,带动了土地的增值,对提升惠州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记者:无论从操盘港惠购物中心,还是对待2013-2014年的 “倒闭潮”,您始终不改的是对惠州市场的看好,这是为什么?

秘海英:很多人质疑过惠州的市场潜力,但我认为,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以港惠为例,已经连续6年保持销售及毛利的双两位数增长;去年以同比29%的增长实现全年销售额超15亿元的业绩。

在整个惠州,去年由新成立的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承办的首届购物节,用10天时间创造了4.5亿元的销售额。全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1360亿元,增幅居广东省第一。这些无不说明惠州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消费力还有巨大的挖掘空间。

而部分商场的倒闭,是在提醒我们,虽然市场潜力一直都在,但只有真正贴近市场需求,准确定位,进行特色化经营,才能在时代的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打造更多元化的特色商业空间


记者:在您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带给惠州商业最大的改变是什么?作为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会长,您认为惠州零售行业又该如何抓住这波机遇?

秘海英:惠州凭借独特的地理、景观和文化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背景下,必然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在这波机遇的推动下,越来越多来自一线城市的消费者会来到惠州安家生活,他们的消费需求必然会促进惠州商业格局的升级换代。因此,未来惠州的购物中心,无论是布局组合,还是运营模式,都将与一线城市同步,更注重情感温度和人文体验。

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惠州购物中心的运营者不仅需要立足本身的定位,关注品牌层次,还需要创造更多元化的特色商业空间,用独具特色的空间、内容和流量,创造购物中心独一无二的“印象”和“性格”,打造购物中心独一无二的IP,这是每个购物中心成势的基础和独一无二的竞争力。


擦亮全新商业名片打造城市会客厅


记者:港惠购物中心带给惠州商业最大的改变,可能是让商业体更加有生命力、个性化和文化内涵。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下,三期将如何打造?

秘海英:依托商业综合体,形成富有诗意的文化社区,真正做到对文化的感悟、对艺术的欣赏、对社交的互动,这是我们在打造港惠购物中心时始终坚持的宗旨。三期建设,也会延续这一宗旨,通过特色IP的融入、跨界资源的整合、特色主题街区的建设,融入更加多元化的因素,提供一个更加具有体验感和互动性的生活方式。

为此,三期将融入创意与艺术产业、商业游乐场、生命校园等元素,以现代化的城市空间设计理念,打造多首层、森林式商业公园,创造出商业结合公园的城市空间,满足不同生活群组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成为惠州市民体验美好生活的第三空间和发现之地,并作为一张全新的商业名片成为惠州的城市会客厅。

记者:港惠购物中心的十周年店庆,会带给消费者怎样的惊喜?

秘海英:转眼间,港惠已经陪伴着惠州市民度过了十年的时光,我们满怀感恩之心,感谢消费者一直以来的陪伴与支持。在十周年到来之际,我们也将特别企划“时光拾忆”十周年店庆盛典,以最精彩的互动体验、最丰富的品牌活动和最大力度的商品优惠回馈消费者,为消费者创造最温暖、最感动、最惊喜、最快乐的美好体验。

记者:今年不仅是港惠购物中心的十周年庆,也是您来惠州的十年。能否评价一下这座城市?

秘海英:十年,在职业生涯中乃至生命中也算是一个不短的时间了,在这十年中,我们的团队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诸多关爱,我也爱上这里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与这座“半城山色半城湖”千年历史名城结下不解之缘。未来,我们的团队也将继续努力,为惠州美好的未来,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报记者卢振侠